6月29日,由公海彩船官网手机、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江蘇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南京書(shu) 畫院、金陵美術館承辦的“大美長江翰墨情”長江流域百名書(shu) 法名家邀請展在金陵美術館開幕。
710jc7公海登录入口主席孫曉雲(yun) ,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徐寧,江蘇省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常勝梅,南京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陳勇,文旅部資源開發司二級巡視員白四座,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百軍(jun) ,中國文聯書(shu) 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江蘇省文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劉軒明,江蘇省文旅廳二級巡視員官天濤,南京市文旅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謝國慶,南京市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任家龍,南京市文旅局黨(dang) 委委員、副局長夏軍(jun) ,710jc7公海登录入口副主席代躍、鄢福初,長江流域相關(guan) 省、市書(shu) 協人員丁申陽、王道義(yi) 、江村、李勁鬆、胡紫桂、郭強、王偉(wei) 林、劉燦銘、謝少承、金丹、程多林、章宏偉(wei) 等出席開幕式。
孫曉雲(yun) 、徐寧、常勝梅、陳勇、白四座、孫百軍(jun) 、王彥、官天濤、謝國慶、任家龍共同啟動開幕儀(yi) 式。
孫曉雲(yun) 在講話中說,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建設長江經濟帶為(wei) 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交流文化情感、互通文化資源提供平台,也對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長江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書(shu) 法工作者要延續中華文脈、傳(chuan) 承中華基因,從(cong) 中汲取營養(yang) 和智慧,擔當起推動長江文化與(yu) 書(shu) 法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使命感,用我們(men) 手中的毛筆書(shu) 就新時代長江文化標識,讓滔滔江水連綿流長,承載著長江流域書(shu) 法家們(men) 的豪情壯誌,為(wei) 繪就百花齊放的長江文化現代化新圖景作出貢獻。
孫百軍(jun) 致歡迎詞談到,南京作為(wei) 長江文化中的代表性城市,曆史悠久,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在建設長江文化新時代方略中大有作為(wei) 、大有可為(wei) 。本次展覽的舉(ju) 辦,既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響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號召,對於(yu) 促進長江文化繁榮興(xing) 盛,推動南京文旅高質量發展,打造獨具特色、影響力強的文旅活動品牌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李勁鬆代表參展書(shu) 家講到,為(wei) 展現長江文明發展脈絡和燦爛成果、做好長江文化價(jia) 值闡釋弘揚、打造新時代長江文化標識,按照710jc7公海登录入口“全國書(shu) 協一盤棋、一張網”的工作理念要求,期待以此為(wei) 契機,強化機構協作、加強人才互通、促進文化交流,聚焦出人才、出精品,共同推進長江流域書(shu) 法藝術事業(ye) 的繁榮發展,用更多的精品力作回報長江母親(qin) 河,謳歌偉(wei) 大新時代。
開幕式後,參展嘉賓和書(shu) 法家以“書(shu) 法在長江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為(wei) 主題進行研討,共敘長江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nei) 涵,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為(wei) 將“大美長江翰墨情”打造為(wei) 品牌展覽建言獻策。他們(men) 從(cong) 南京在長江中的曆史文化地位、長江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各地書(shu) 法發展的具體(ti) 情況出發,為(wei) 如何使書(shu) 法在長江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打造長江文化書(shu) 法標識提出了意見與(yu) 建議。與(yu) 會(hui) 代表提議建立長江書(shu) 法聯盟,形成了協調發展,凝心聚力,互通互助的共識。
“大美長江翰墨情”長江流域百名書(shu) 法名家邀請展旨在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講話精神和中央決(jue) 策部署,充分激活長江的曆史文化資源,係統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nei) 涵,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展覽匯集了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的110位書(shu) 家,以書(shu) 法作品的形式展現長江沿線深厚曆史文化和生動的社會(hui) 實踐,弘揚長江文化精神,加大長江文化推廣,講好長江故事。參展作品風格多樣,書(shu) 家或書(shu) 寫(xie) 古人經典詩詞,懷古詠史;或自作聯文,抒發胸臆;又或摘錄散文詩歌,展當代長江,是長江文化主題創作的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