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修養與當代書法創作專題討論會舉行
  • 葉培貴、張勝偉出席
  • 徐永軍講話
  • 授課現場1
  • 授課現場2
  • 授課現場3

  6月24日,“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與(yu) 當代書(shu) 法創作·第十一期全國青年書(shu) 法創作骨幹高研班”在京舉(ju) 行專(zhuan) 題討論會(hui) 。中國文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徐永軍(jun) ,710jc7公海登录入口副主席葉培貴、張勝偉(wei) 及55名學員參會(hui) 。中國文聯書(shu) 法藝術中心主任王彥主持專(zhuan) 題討論會(hui) 。

  篆書(shu) 組伍長巍、王光偉(wei) 、楊建虎、李博、胡晉峰、賈軻敏、顧可侖(lun) 、陳海峰、徐新輝認為(wei) ,在篆書(shu) 臨(lin) 創過程中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雅正”書(shu) 風內(nei) 涵的基礎上,摒棄浮躁之念和功利之心,心懷敬重、胸有靜氣,不斷探尋“適法”“適度”“適情”的個(ge) 性審美的表達路徑;要返本溯源,善於(yu) 在經典中尋找藝術語言,將外化與(yu) 內(nei) 化相貫通,將繼承與(yu) 出新相結合,將創作與(yu) 修養(yang) 相融合,循正源、用正字、守正風。 

  隸書(shu) 組李庭、李存亮、馬雲(yun) 鵬、徐樂(le) 敏、陳書(shu) 、陳彬、田華璞認為(wei) ,隸書(shu) 創作要敬畏傳(chuan) 統,尊重經典,沉得下心,穩得住勁,端正創作心態,秉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將漢碑簡牘所蘊含的文化內(nei) 涵、審美精神融入自身的創作之中,以古人之規矩開時代之生麵;要樹立正確的審美導向,自覺追求正大氣象,不盲目追逐時風;要加強對書(shu) 法史、古代書(shu) 論、美學、文字學的學習(xi) ,“入古”“師古”,為(wei) 守正出新打好根基,拓展學術視野;要遵守職業(ye) 道德規範,尊重藝術創作規律,自覺承擔社會(hui) 責任和維護好書(shu) 法界的良好形象,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動傳(chuan) 遞正風、正氣、正能量。 

  楷書(shu) 組蔡維、林建崟、徐誌遠、王凱、魏世周、王磊、曹政鴻、胡誌斌、蔣雨潔、韋華琳、仇琪認為(wei) ,當代楷書(shu) 創作要力避“小字堆疊”“大字漲墨”“無謂做舊”“過度拚接”和“設計化”“小情調”“小趣味”;要沿著傳(chuan) 統這條主線,遵循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深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審美意識,用書(shu) 風典雅、氣象宏闊、格調純正、氣韻醇厚的作品,藝術地展現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要把藝術創作研究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結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把經典楷書(shu) 作品與(yu) 考古新發現結合起來,激活楷書(shu) 創作的生命力。 

  行書(shu) 組荊隆、武盼龍、嶽世清、彭養(yang) 育、李海濱、畢雲(yun) 揚、屈子強、索博鵬、黃清春、李梅軍(jun) 認為(wei) ,當前行書(shu) 創作存在著生搬硬套模仿古人、文化常識性錯誤頻出、電腦集字製作、橫向取法時風等現象。行書(shu) 創作應當主動擔負新的曆史使命,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個(ge) 人藝術追求與(yu) 時代發展同頻、與(yu) 人民需求同心,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情懷和藝術靈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學養(yang) 、修養(yang) 、涵養(yang)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創作力量,“化古為(wei) 我”“守正出新”。 

  草書(shu) 組宋誌偉(wei) 、徐寅、高龍、李啟證、胡溫平、劉翼軍(jun) 、劉偉(wei) 明、陳少君、成歡、謝紹成、謝歡、胡飛、陳曉認為(wei) ,創作由書(shu) 齋走向展廳的過程中,麵對草書(shu) 的尋源與(yu) 拓化,難以做到古為(wei) 今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難以實現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有機銜接,從(cong) 而導致或食古不化,或肆意誇張等現象。隻有深入挖掘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才能將草書(shu) 創作推向新高度。不斷給予創作以更深厚的學養(yang) 支撐,貫通金石味與(yu) 書(shu) 卷氣於(yu) 一體(ti) ,協調氣象與(yu) 意趣於(yu) 其中。在全麵深入傳(chuan) 統中探索獨具個(ge) 性的藝術語言,實現經典傳(chuan) 承與(yu) 時代轉化,努力追求“窮變態於(yu) 毫端,合情調於(yu) 紙上”的藝術境界。 

  篆刻、刻字組汪開潮、張華飆、陸晨輝、林偉(wei) 勁、任長江認為(wei) ,篆刻、刻字藝術創作要對古文字表示充分的“溫情與(yu) 敬意”,重視“印從(cong) 書(shu) 出”“印外求印”,在參悟曆代篆刻經典的過程中汲取精華,探尋其中的藝術規範和審美規律,體(ti) 會(hui) 其間的深刻內(nei) 涵和微妙尺度,將其轉化為(wei) 刀下的藝術語言和個(ge) 體(ti) 風格;要深入挖掘各種材料的傳(chuan) 統刻字藝術的工藝特點,加強與(yu) 實際生活的血肉聯係,努力創作出更多契合經典傳(chuan) 統、時代主題、書(shu) 寫(xie) 情感的優(you) 秀作品。 

  葉培貴總結專(zhuan) 題討論會(hui) 。他談到,大家的發言突出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重視職業(ye) 道德與(yu) 學術規範,又緊密聯係當前書(shu) 法創作現狀,對“古”與(yu) “今”、“德”與(yu) “藝”、“藝”與(yu) “文”等重要關(guan) 係形成高度共識,見於(yu) 言,感於(yu) 心,體(ti) 現出對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學習(xi) 的成果。新版《學科目錄》為(wei) 包括書(shu) 法在內(nei) 的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藝術門類參與(yu) 中國特色藝術學體(ti) 係提供了重大契機,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建設也為(wei) 書(shu) 法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提供了更大可能。“文”不隻是文字、文本,而是聯結“造化”“心源”“傳(chuan) 統”“時代”的重要紐帶,書(shu) 家應更加自覺地融入時代生活,接受時代挑戰,尋找到守正出新的具體(ti) 抓手,使藝術道路與(yu) 時代同頻共振,凝心聚力,承載起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 

  張勝偉(wei) 認為(wei) 本期高研班學員創作傳(chuan) 遞出積極的信息,取法視野更加寬泛,技法表現趨於(yu) 完善,對雅正書(shu) 風的追求更加自覺,過度製作之風有所抑製,書(shu) 寫(xie) 正在回歸本質。同時對存在的諸如“文”的缺失、風格趨同現象、書(shu) 法本體(ti) 認識偏差等問題進行剖析,認為(wei) 青年骨幹書(shu) 家要進一步涵養(yang) 文心,在提升作品文化品格上持續用力;繼續深入探索書(shu) 法藝術的本質屬性和創作規律,明確方向,摒棄功利,把藝術之路走成向上向前的長線;注重修身立德,技道並進,追求“人書(shu) 合一”的理想境界;努力深入生話,用心用情把握時代脈搏,打開人生格局,努力創作有高度、有溫度,有厚度的時代精品。 

  徐永軍(jun) 肯定了本期高研班六組學員代表的發言並談到,此次高研班正風正氣很充盈,在創作態度、創作理念上走正道,在行業(ye) 行風建設上揚正氣;認識思考很深刻,對書(shu) 法與(yu) 生活、書(shu) 法與(yu) 時代、書(shu) 法與(yu) 人民等問題均有深入思考;學術氛圍很濃厚,“文”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本質屬性,不僅(jin) 關(guan) 乎書(shu) 法藝術的專(zhuan) 業(ye) 性和學術性,而且與(yu) 每個(ge) 人筆墨中所反映出來的學養(yang) 息息相關(guan) 。針對當代書(shu) 法創作在某種層麵所存在“文”的缺失,必須下大力氣進行提升。希望大家繼續勤於(yu) 學習(xi) 、精於(yu) 實踐,追求藝文兼備、德藝雙馨,戒驕戒躁,千萬(wan) 不要有“止步於(yu) 現在”的念頭,藝術之路不進則退。要追求“正”,通過實踐,自覺內(nei) 化、轉化。遵守文字傳(chuan) 意達情的內(nei) 在規範,練好學問基本功並不斷積累深化。心懷行業(ye) 的集體(ti) 榮譽感,從(cong) 自身做起,努力在社會(hui) 上樹立書(shu) 法工作者可親(qin) 、可敬的正麵形象。 

  本期高研班授課,圍繞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北京大學張辛講授《國學基本精神與(yu) 傳(chuan) 統人文修養(yang) 》,中央財經大學王強講授《不斷超越自我局限的精神境界——老莊思想與(yu) 藝術精神》,山東(dong) 師範大學呂文明講授《何以書(shu) 聖——儒家文化影響下的王羲之書(shu) 法精神探索》;圍繞文字學,中國古文字研究會(hui) 會(hui) 長吳振武講授《文字研究與(yu) 文明傳(chuan) 承》,清華大學趙平安講授《訛字的曆史、現狀和正確書(shu) 寫(xie) 》,中山大學田煒講授《書(shu) 法篆刻創作中的古文字應用》;圍繞古代書(shu) 論,吉林大學叢(cong) 文俊講授《古代書(shu) 論綜述》,北京語言大學朱天曙講授《宋元以來古典書(shu) 論的曆史嬗變和人文內(nei) 涵》,中國人民大學祁小春講授《書(shu) 法史研究的範疇》;圍繞傳(chuan) 承中華美學精神,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講授《中國美學氣概與(yu) 書(shu) 寫(xie) 傳(chuan) 承》,北京大學彭鋒講授《書(shu) 法裏的中國古典美學》,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hui) 主任尚輝講授《現代性視覺中的書(shu) 畫審美之變》。 

  授課期間,張繼、張建會(hui) 、劉月卯、王學嶺、龍開勝、朱培爾等與(yu) 學員進行創作交流互動。學員還先後赴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研修訪學,近距離感受古代碑帖、近現代書(shu) 畫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內(nei) 蘊。 

  傳(chuan) 統文化修養(yang) 與(yu) 當代書(shu) 法創作·全國青年書(shu) 法創作骨幹高研班是710jc7公海登录入口的品牌項目,是協會(hui) 搭建平台,推進新時代書(shu) 法骨幹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方式,也是廣大青年書(shu) 家交流切磋、共同進步的寶貴契機。